Content
@
https://warpcast.com/~/channel/weread
0 reply
0 recast
0 reaction
Oscar🏴☠️
@luffythink
好文分享,载于《自然辩证法通讯》在《谈谈解释鸿沟》一文中,陈嘉映老师把因果解释分为两种,一种是叙事解释,一种就是机制解释;叙事解释是更偏常情常理的解释,机制解释则更偏向从物理、生理等科学机制去解释;陈老师举例,“文史学者解释说:屈原抑郁,因为他爱国壮志难伸;生理学家解释说:屈原抑郁,因为他的血清素水平过低”,前者就是叙事解释,后者则是机制解释。这里陈嘉映老师的关切点在于,科学主义者常常把机制解释当成是唯一的因果解释,而忽略了叙事解释的作用。 解释鸿沟所表达的核心困惑是,确定了C纤维放电是痛疼的原因似乎并没有解释疼痛是怎么回事。陈嘉映老师指出,意识总是跟意义相连,即使我们掌握了大脑神经的工作机制,这仍然远不是完备的“意识解释”。例如,要探究现代人的自我意识是怎么形成的,我们显...
0 reply
0 recast
8 reactions
Oscar🏴☠️
@luffythink
@tako
0 reply
0 recast
0 reaction
Oscar🏴☠️
@luffythink
在AI时代,这个鸿沟更加明显。AI 能模拟情绪表达,但我们不会认为它有真实的情感体验,因为它缺乏生命叙事和意义建构🤔
0 reply
0 recast
0 reaction